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

無法和父母和解,是我的錯嗎?

發表時間:2021-06-15 09:44
圖片


1.

要成?,必須與原生家庭“和解”?


這幾年,特別流行“和原生家庭和解”。


于是,凡是走在自我成?道路上的人,都在努力地與原生家庭和解。


為了能和原生家庭和解:


我們做了多少心理建設,說服了自己多少次,又鼓足了多少勇氣,嘗試去和家人溝通;


家人會有什么樣的反應,會不會把我們重圓的破鏡再砸個稀巴爛;


我們努力和解的最后,結果會怎么樣。



心理學告訴我們要和原生家庭和解,于是,那么多人都在努力和解。


有的人用其一生,終成執念。


包括我心理學圈的一些同學也是,拼命和解,把自己和父母都綁架到“和解”這臺列?上,感覺要同歸于盡:要么和解,要么死。



2.

我們為什么追求與原生家庭“和解”?


最近幾年大眾心理學的普及,我們基本具有了一個普遍常識,那就是:原生家庭,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性格。借由此,原生家庭不僅僅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所有問題的根源,而且,還幾乎可以決定我們未來的命運。

那么好了,為了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,改善自己現在面臨的問題,似乎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個:回到那個讓我們千瘡百孔的原生家庭。




唯有再次回到那個家庭,重新面對曾經帶給我們問題的家庭成員、家庭環境,重新審視造成我們今天所有問題的一切,并且接納他們;


重新與父母去溝通;


重新以一個有力量的大人的身份回去,撫平兒時自己的傷痛......


只有這樣,才是問題的解決之道。


3.
為了和解,我們新傷疊舊傷


可是,和解,試過就知道,太難。


很多熱衷于“和解”的人,最后,弄得自己遍體鱗傷。


既然“和解”是揭開魔咒的唯一解藥,那么,如果和解不了怎么辦?


不存在的,和解不了,那就“強行和解”。


就好像《都挺好》中,蘇明玉的家庭,她從小受到的對待,以及父母后來對這些事情的認識,根本不具備和解的條件,也要“強行和解”。


于是,“和解”變成了一種執著,一種近乎“病態”的執著。



4.

“我要父母下跪給我道歉”


也好像我的來訪者們。


幾乎每個人談到原生家庭時,當防御卸下后,都會放聲大哭。


其中一位來訪者也是。他在家中排行老二,是最不受父母重視的那個;卻在?大后因為學習好,成為了被寄予期望最高的那個;也是成年后,在整個家庭中,承擔壓力和責任最多的那個。


缺乏愛的成?環境,讓他對父母非常憤怒,但是,責任感讓他持續付出。


他曾經一度以為自己已經放下了對父母所有的情緒:他很孝順,父母老了,很依靠他,他和父母也聊過很多次,他似乎在“求學、工作、成家”漂泊一圈后,塵埃落定,回歸家庭。




表面上看起來,實現了與父母的“和解”;實際上,這是一種“反向形成”。


反向形成是一種防御機制:把無意識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動機,在意識層面,以相反的方式呈現。比如:我們喜歡一個人,卻表現得很冷漠;我們憎惡一個人,表現的卻是對這個人百般“好”。也比如:這個案例中來訪者的情況,也是一種反向形成。


有一天,我們在一次深度催眠中,他痛哭流涕地說到:


他們必須給我道歉!


我問:你們曾經溝通過這么多次,他們給你道歉過嗎?


他說:有過,但是不夠,我要他們給我“一再道歉”!


我繼續:可是你們看起來很和諧,你很孝順,他們很依賴你,我以為這是你要的和解?


他回答:我為了這樣看起來的“和解”做了很多忍讓,非常憋屈!


看起來所謂的大團圓式的“和解”的背后,其實自己都不曾放下,也不能接受。


這樣的強行和解,又有什么意義。



5.

并非所有的家庭都能和解


我們承認,回歸家庭,與父母和解,一定是子女們心中的一個渴望。


可是,不得不承認的是,有的家庭,壓根就不具備“和解”的條件。


“和解”是此生都不會發生的事情。


但是,我們就是要抱著“和解”這根稻草不放。


不會發生,我們還要粉飾太平。


假裝好像我們已經和解了,過得都不錯,原生家庭這一?終于可以翻篇了。



6.

為什么不能和解?


原因很多,比如:有的家庭,父母本身就有嚴重的問題,或者身為孩子,小時候經歷了不可逆的創傷,等等。


比如,在農村非常常?的,因為窮和想要男孩,父母把女孩送人,甚至賣了;


比如,讓老大輟學直接掙錢養活后面的弟弟妹妹;


再比如,我的來訪者們:


被父親拋棄,跟著媽媽,在后爸的家庭中,被性侵;


被父母嚴重仇視,朝打暮罵,極盡羞辱,讓她曾經一度以為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;


在父親酗酒和家暴的環境中?大......


不能窮盡。


除了這些有重大問題的家庭之外,多數看起來“普通”的家庭,和解起來仍然困難重重。


原因是:你并非圣人,你的父母也并非圣人。


圖片


問題重重的他們曾經養育了你,現在,他們卻并不會因為單單上了年紀,就成為智者,他們很可能仍然問題重重;


他們養育了問題重重的你,有些性格是已經刻在?子里的,你也不太可能因為學習了一些心理學知識就變得“無所不能”,或者,強大到涵容甚至能引領父母去走一條你想要的“和解之路”。


在這樣的情況下,強行“和解”本身,我們就帶著種種的情緒,我們努力做得越多,這個情緒就越嚴重。


所以,我們經常愛自導自演和父母一幕幕“愛恨糾結”的片段,并總是極盡可能地“粉飾太平”,好像,我已經和父母和解。



7.

脫身


這里,找父母清算沒有意義,就好像,一味追求和解,也沒有意義。


因為,這里面,有可能沒有任何人是故意的。


父母的所有這些,不過也只是他們的父母、他們的成?環境、他們被教養和對待的方式釀成的結果,一代一代,傳下來罷了。這往往也是讓我們除了一聲嘆息之外,再也無以言表的原因。


如果遭遇了以上任何一種情況,或者幾種情況,任何的糾纏、批判、歇斯底里,都只能讓這一切,固化成為一個“雙輸的局”。我們困頓其中,越陷越深,將永無脫身之日。


圖片

我有很多主訴原生家庭問題的來訪者們,都會一再沉溺于父母小時候對待自己的種種問題、情緒和感受中,無法脫身。他們一再地描述當年發生了什么事,以及,發生這些事時,自己的感受。那確實痛徹心扉。


只是,這些事就是發生了。


不公平嗎?


是的,也許不夠公平,但是,即便不公平,它也發生了。我們在當年缺失的父母對我們的照顧和愛,這個缺失,在當年已經發生了,這個缺失,在當年就已經注定造成了。


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一點,是無奈,也是最大的事實。在這個基礎上,我們再看看,我們到底能做點什么。


8.
接受和解不了,放自己一條生路

很多關于原生家庭的文章,到最后的答案,都會落在“和解”的基調上。


這當然是我們的理想狀態。如果在可能的情況下,今天,我們作為一個成年人,有能力去創造和父母溝通的機會,帶著愛和理解,當然,也允許有誤會和情緒,去試圖與彼此和解,給自己解脫。


放得下,這當然是最好的結果。


但是,生活的現實中,圓滿難求,遺憾總有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那么幸運。


和解,需要雙方的努力,并不是每一個父母,都具備和解的能力。


如果遺憾注定,“和解”是此生都不能發生的奇跡,我們仍然要接受這個事實。這種情況,我相信,很可能是絕大多數。


所以,最大的和解本身反而是:接受一個事實——我們中的很多人,也許此生根本無法和父母和解。




只有這樣,你才能放下對父母過多的期望,也放下對自己過分的要求。


放過彼此,讓彼此都能舒服地做自己。


不和解,你會發現,其實死不了。


尊重事實反而比天天強扭著自己、也強迫著別人配合你去上演一出出“和解”的催淚劇要好得多。


當然,我們仍然倡導大家跟父母溝通,嘗試去理解我們的原生家庭。


只是,凡事有個度,不必過于執著。


過好現在的生活,尊重父母的現狀和他們本來的樣子,最大程度接納現實;并且在能力范圍之內,積極地去做力所能及的改變。


這才是真正的和解。


與任何人和解的第一步,都是先放過自己。


- The End -


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| 免费视频成人国产精品网站|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|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古代|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|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视频|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| 九九在线观看精品视频6|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|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|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| 网友自拍区视频精品|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|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| 亚洲精品伦理熟女国产一区二区|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|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毛片a在线|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爆乳|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|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|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| av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|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|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|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| 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|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导航|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|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|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色五郎| 国产精品69白浆在线观看免费| 91麻豆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|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| 91国在线啪精品一区| 国产免费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|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|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| 国产第一福利精品导航| 91精品一区二区|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全集亚洲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