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

南寧心理咨詢_焦慮的社會,壓抑的情緒,尋求心理咨詢的意義何在?

發表時間:2022-12-13 17:12作者:南寧心理咨詢中心來源:南寧心理咨詢中心

經常有朋友跟我說:

“你是學心理學的,心理一定特別強大,沒有什么事情能讓你不快樂吧?”

"神獸整天折騰,我都愁死了,頭發大把大把地掉,你們這種煩惱不太有吧?"

“你們都是關系專家,分手、離婚這種事情,肯定和你們沒什么關系。”


每次聽到這種話,我總感覺苦笑不得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該有的不快樂,誰也少不了。心理學不是點石成金的神之一,也不是逃避煩惱的孤島。學習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的,是提升對情緒的承受能力和化解能力。


當今社會,生活節奏日益加快,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,精神生活卻越來越匱乏。


即使再不用擔心溫飽,即使事業有成,即使身邊高朋滿座、歌舞升平,也沒辦法帶來多少快樂的感覺。


是什么堵住了我們感知快樂的通路?


圖片


01 焦慮


焦慮,無處不在的焦慮,全社會的焦慮。


高中第一課,班主任敲著黑板寫下“離高考還有1033天”;

十字路口,行人們等不及紅色數字倒數完就一擁而過;

各種商品,只要標上優惠的截止日期似乎就銷量大增;

寫字樓里,此起彼伏的電話催命地響,嘈嘈雜雜的鍵盤敲擊聲、跑步聲、喊話聲,人人都在跟時間比賽......


腳步匆匆,追上了,抓住了,卻仍然覺得焦慮不安。你問他們愿意不愿意慢一些。他們回答:“不是不想,是不敢。”

怕什么?


不知道。



02 抑郁


腳步越來越快,挫敗感反而越來越多,努力如果不能帶來成就,就會帶來沮喪、絕望和抑郁。


有研究表明,過去的15年間我國抑郁癥的發病率提高了近18倍。


職場抑郁、產后抑郁、空巢抑郁、青少年抑郁......以至于有人調侃:“沒得過抑郁癥,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現代人。”


抑郁癥的高發不能簡單歸結于生理和激素的原因,很多時候是心理問題大量堆積的產物。


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與人交流,把大量負面情緒“吞”進肚子里,無力消化,又不敢對外攻擊,于是全部轉化為對自己的攻擊:

自卑、嫌棄、無價值感,對什么都不感興趣,做什么都覺得沒意義,嚴重影響工作、學習、生活和社交,甚至產生自殺的沖動。


對自殺事件的事后追溯表明,幾乎每一個采取自殺行為的人,都曾經用自己的方式向外界求助過,但往往沒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有效的心理干預。



03 冷漠


經常有父母向我感慨,青春期的孩子用兩句話就能堵上你所有的話:

“關你屁事”和“關我屁事”。

當父母向孩子表達關心時,孩子用前者回應;

當父母向孩子示弱,求助時,孩子用后者回應。


聽得為人父母者,心都涼了一截。事實上,冷漠只是表面現象。


每個人之所以最終選擇“冷漠”,就像他們孩提時選擇“熱情”一樣,是出于自我保護和成長的需要:一開始面對挫折、失敗、委屈、傷害時,我們會感覺疼痛、憤怒,傷心和抗拒。


如果這些感受沒有被看到,沒有得到疏解,我們往往只來得及馬虎的包扎、壓抑、忽略。于是為了繼續活下去,我們教會自己“不要有感覺”、“不要認真投入”,以免不得不再次體驗傷痛、憤怒或委屈。


長期“不要有感覺”地活著,就像與周圍環境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罩,什么都看得到,卻什么都不在意。


冷漠不應該成為應對情緒創傷的唯一出路,成長也不意味著消極防御,只有直面情緒、有效應用心理學技巧,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



04 憤怒


如果說抑郁是對內攻擊自己,冷漠是逃離和消極防御,那么鋪天蓋地的憤怒就是赤裸裸的對外發泄。不加約束地對外攻擊,也是負面情緒長期處置不當的產物。


隨手翻開微博、新聞頭條之類的應用,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各類社會極端事件發生:

虐打孩子的父母;

鬧市區持械傷人的青年;

因小剮蹭開斗氣車撞人的司機;

滿臉戾氣、霸凌同學的中學生;

動輒就“人肉正義”的鍵盤俠;

天天發起荒唐的“粉黑大戰”的追星族......


尤其是進入網絡世界后,我們會產生匿名和無害的錯覺,憤怒被放縱到最大限度,肆意宣泄、流竄,本能的“共情”能力被刻意關閉。

我們不再猶豫“這樣說是否恰當”,不再顧及“網絡對面那個人是什么樣子”“他會不會難過”,就仿佛對面不是一個活生生的同類。

關閉“共情”能力的不是網絡,而是迷失攻擊目標的慌亂。

日常生活中,憤怒原本是有原因、有出處、有攻擊目標的,如果他們經常未經宣泄就被壓抑下去,就會化身成滿腔的“無名火”,塑造出一個個充滿戾氣的社會人。

如何讓憤怒恢復它原本的功能,指向它該在的地方?
是每個人都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。


05 上癮

當人們活得越來越冷漠、麻木,甚至連對外攻擊也激不起快感時,那些偶爾能帶來些許感官刺激的事情,就顯得格外誘人。我們明知是飲鴆止渴,卻還是變得無度索取、沉迷、直至 上癮。

什么東西能上癮?幾乎任何東西都能成癮。

父母責備孩子整天沉迷網絡,孩子指責父母天天埋頭看手機;

離不開香煙的人說是尋找“靈感”,酗酒的人則幻想著“一醉解千愁”;

沉迷于口舌之欲的人靠胡吃海塞緩解壓力,沉迷于青春美色的人自詡風流倜儻;

沉迷于權欲、物欲的人則偽裝成工作努力,沉迷于操控欲的人化身為嚴厲的父母;

沉迷于僥幸和驚喜的人離不開賭桌和股市......



正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放棄直面情緒、直面問題、而習慣于逃到簡單的、一時的快感中,大量的成癮行為才越來越多的充斥在生活中。

然而,
越逃避,現實層面的問題越惡化,我們越不著手處理問題,于是只能繼續逃避,周而復始,惡性循環。

圖片

寫在最后

或許你已經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處理上述情緒困擾,一段時間內你發現是有效的,而過段時間就又恢復常態了;或者你在高壓狀態下,那些焦慮、抑郁、憤怒等負面情緒.....

在心理咨詢中,心理咨詢師會陪伴著你去看看這些情緒背后你未被滿足的需求。

這些需求可能和早期經歷有關,和我們非常在意的人有關,和某些創傷有關......如何用更健康的方式來實現這些需求,即使這些需求真的沒法被滿足,我們又如何與這種“無法滿足”和平共處....絕不是只是從認知上做計劃、執行計劃。

心理學不是萬能的,不能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,心理咨詢也是如此。

但心理咨詢可以讓我們用心理學的視角去看待,從而加深人們對內、外世界的了解,清楚自己或別人為何會做出某些行為,這些行為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樣的心理活動。

當我們越來越了解自己,才可以真正管理、調整自己的行為,更好地與身邊人建立好的聯結。

文章及配圖源自網絡,版權屬于原作所有

-END-


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| 久久国产美女免费观看精品| 99视频全部免费精品全部四虎|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|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|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精品麻豆免费版|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|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|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|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升级完成|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|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|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| 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京东| 色妞www精品视频|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|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|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|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|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| 999精品视频这里只有精品|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免费观看|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|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|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|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|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APGF| 久久国产精品-国产精品|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| 91人前露出精品国产|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| 国产精品国产色综合色|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|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| 国自产拍 高清精品| 久热爱精品视频线路一|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|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| 国产精品99久久久|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