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一旦走到嚴重厭學甚至休學的境地,往往令父母憂心忡忡。身為心理咨詢師的我,普普,接觸過許多這類案例,深知此時父母的焦慮與無助。學習,仿佛成了孩子碰不得的紅線,一碰就觸發(fā)激烈反應。孩子提出休學,絕非一時沖動,而是被壓力逼至絕境的無奈之舉。在本該求學的年紀,受社會固有認知影響,學業(yè)受挫極易讓孩子陷入自卑的泥沼。

有的孩子會另尋途徑證明自身價值,他們覺得既然學習這條路走不通,不妨嘗試其他領域。這時,父母的態(tài)度至關重要。明智的做法是暫且支持孩子的選擇。比如,孩子對繪畫感興趣,父母可為其購置畫材,鼓勵參加繪畫班;若鐘情手工,就提供材料與場地。當孩子接觸的事物愈發(fā)多元,視野隨之拓寬,在探索中不斷實現(xiàn)自我成長,自然能做出更契合自身的抉擇。
家長們無需過度擔憂孩子會在新領域迷失,再也回不到校園。以我接觸的案例來看,曾經(jīng)休學、癡迷攝影的小宇,在四處采風、與不同人交流的過程中,深刻意識到知識儲備對創(chuàng)作的重要性。他發(fā)現(xiàn),無論是理解攝影理論,還是與同行探討、精準表達想法,都離不開扎實的文化知識。于是,小宇主動提出復學,重返校園后學習動力十足。
這個過程中,父母要保持耐心,給予孩子足夠空間。在孩子嘗試新事物遇到困難時,不急于否定,而是引導其思考解決辦法。同時,父母也要做好溝通橋梁,和孩子聊聊校園生活的趣事,讓孩子對學校的美好印象不褪色。隨著孩子閱歷增長,終會意識到,在追求夢想的漫漫長路上,念書是相對平坦、更易抵達目標的通途。只要父母善用理解與支持,定能助力孩子重新踏上求知的征程,順利復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