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
【心翔南寧心理咨詢中心】心理畏懼引發兒童口吃發表時間:2018-07-21 10:04 心理畏懼引發兒童口吃 父親帶小學三年級女兒前來咨詢,孩子從小伶牙俐齒突然口吃了。經問診小女兒是二胎,長子己上大學。夫妻高齡生育盼添個女孩,如愿生了寶貝女兒。女孩從小挑食體弱又膽小。近期夫妻鬧離婚、經常吵架不可開交。心理醫生問清情況后,初步診斷患兒口吃是心理恐懼造成的。口吃是指說話時以言語中斷、重復、不流暢為主要癥狀的語言障礙,在心理門診中兒童口吃比較常見。兒童突然變得口吃大多是家庭的原因。如父母的吵鬧、打架、發脾氣、擲東西都能使兒童受到驚嚇容易發生口吃,口吃可能在受驚恐的當時發生,也可能是在受了驚恐之后幾小時或幾天之后出現。還有家長不顧孩子的個性差異,強迫做某些事情,如某男孩,鋼琴練成了,在媽媽責斥下口吃的毛病也得上了。當孩子最初出現說話結巴時,父母認為孩子是故意的,還很兇地責罵。就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,本來表達能力非常正常、伶牙俐齒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口吃、不敢說話緘默的患兒。令人痛心的是――父母的做法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,產生了畏懼心理,引發了兒童口吃。 驚嚇刺激造成口吃 父母對孩子出現的口吃現象,首先進行“冷處理”,過多的糾正和訓斥,反而會造成“負性加強”,可能會使口吃持續到成年。其次,要注重傾聽和交流。要詳細了解孩子出現口吃現象的原因,當孩子講話有些拖長音或者重復,家長要注意聽,不要急于糾正,一定要等孩子講完,多給予安慰和鼓勵。再次,為孩子創造一個愉快安定的語言環境,消除其思想負擔,當孩子有口吃時,不要使周圍人過分注意孩子說話的缺陷。還可鼓勵孩子朗誦唱歌,幫助孩子增強“我可以!”流暢表達的自信心。 不要打斷孩子說話 為了避免類似驚嚇恐懼造成孩子的語言障礙事情,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幾點:一是注意家長自己的言行舉止,如父母個性急躁暴躁,表達不能和言悅色,總是居高臨下以愛的名義實施威迫的家教,尤其是情緒容易失控的家長;二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,讓孩子多參加他(她)感興趣的活動,并引導孩子發展各種興趣愛好。千萬不要強迫孩子,否則事與愿違,適得其反。三是注意保持良好的溝通。凡是涉及孩子的事多與孩子進行交流、商量。對已患口吃或有口吃傾向的兒童,家長的關注點不應放在 “話說得怎樣”,而是要認真和耐心地傾聽孩子說話,不要打斷他們,與其做真誠的語言交流,創造出一個輕松和信任的語言環境。四是注意及時進行矯正。如果孩子長期反復出現結巴,要帶孩子到兒童心理門診專業機構進行正規的語言訓練,不要自行盲目糾正,使孩子產生畏懼心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