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
心理咨詢的常見誤解,你中招了嗎?發表時間:2019-07-06 15:29 關于心理咨詢的10種常見誤解!99%的人中標!希望你是那1%,我們溫暖前行!1我自己抗抗就過去了,我很堅強的!僅僅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同心理問題抗爭,原本很快就能走出的心理困境可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,造成幸福感和生活品質下滑,這種損失原本是可以避免的。其實就像“扭傷腳”一樣,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遇到心理困境:憤怒、郁悶、焦慮、煩躁、躲避、恐懼、厭食、失眠、注意力不集中、難以適應新環境等。明明貼上膏藥靜養兩周就會好的,非要硬抗著去走路,結果花了更多的時間才能恢復健康。何苦呢?2別人會笑話我,如果去心理咨詢的話就代表自己不是正常的健康人了。心理咨詢師幫助的對象就是日常生活中遇到心理困境的人,那種認為只有負面情緒累積到“病”的境地才要咨詢的看法是錯誤的。如果目前出現的問題開始無力解決,影響到工作和生活,就應該求助于心理師,如果發展到嚴重干擾生活的狀態,那更應接受心理治療。心理問題與精神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,精神病是醫學概念,如精神分裂癥、躁郁癥等,是最嚴重的心理疾病,它與一般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有很大區別,而輕度的心理問題或者心理人格障礙、認知障礙、心理困惑等幾乎人人都有,完全正常的。如果經濟情況比較好,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觸一些發展類的心理咨詢,這些幫助會讓個人更好地自我完善,生活得更幸福。3我不想講隱私,去心理治療感覺不安全,也不好意思。這是一種常見的誤解。咨詢師的確會面對來訪者的某些隱私,但是專業咨詢師在咨詢時不帶有任何個人的主觀立場和價值判斷,而是從來訪者角度出發,為了解決問題而給出咨詢和建議。專業咨詢嚴禁泄露病人姓名、病史及相關信息,因為咨詢師有義務替咨詢者保密,也必須遵守保密原則,并且嚴禁與咨詢者之間有咨詢業務之外的私人關系。舉兩個例子:一,在街上咨詢師看到自己的受咨詢者,是絕不會主動上前打招呼的。二,專業咨詢師可以給咨詢者完完全全的安全感。像年齡、婚姻狀況、文化程度、職業類型等一些基本的信息填寫。4我要找專家,越老越好!李子勛說:“不要迷信專家,心理方面沒有什么專家!”這確實反映出心理行業與一般行業的某些區別。至于咨詢師的年齡,當然具備一定的閱歷和經驗是肯定有助于咨詢的,但也不是年齡越大就一定越好,心理治療是極具挑戰性的工作,要求咨詢師必須在知識上具備專業素質,有一定的學歷背景,熟知心理學,在個人特點上精神悅納,精力充沛,思想開放,感知敏銳,具有良好的思維反應能力和表達能力,并具備助人的人格條件。5咨詢就是聊聊天,安慰一下,我找個朋友開導我,不也一樣么?心理治療當然也有宣泄、開導、安慰的作用,但是上面這種觀點忽視或未意識到心理問題是需要專門治療的,否定了咨詢的專業性。心理治療行業中有著眾多的學科流派,這些都是有學理基礎的,決非簡單的聊天或者宣泄。咨詢有一套完整的操作規程,有專門的測試量表和測試手段,有專門的交談答問的技巧,旨在幫助求助者發現自身的問題和根源,從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潛在的能力,來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和行為模式,以提高對生活的適應性和調節周圍環境的能力,這也絕非一般的談話開導所能做到的。6我自己看點心理學書籍,不是更方便、更便宜嘛?遇到心理問題,看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籍,對于自我調適是很有幫助的。但是,這對于心理問題的解決,其效果比較小的。首先從專業知識和技能上來講,專業心理咨詢師都接受過專門的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,至少熟知幾門心理學流派,熟練掌握兩種以上專門的心理療法,具備專業的識別測試和問答技術,這些都是一般非專業人士難以達到的。其次自我解決心理問題效果很差,從事實上看,連專業的心理工作者自己都不會替自己咨詢,甚至咨詢師對自己親近的親人也難以開展有效咨詢。而專業人員可以比較客觀準確地識別問題,并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的引導和建議。7我去醫院掛精神科,會不會更專業?心理咨詢師與精神科醫生有各自的專業領域。★ |